共 10 个问题为您呈现
  • 系统管理员
    所在省市:未知
    提问者身份:系统管理
    提问时间: 2025-06-18
    25044
    二、2025年学校招生计划有无增减?

    2025年度招生计划8600,比2024年增加100个招生计划。合肥校区5750,宣城校区2850,比2024年各增加50总计划及分省分专业计划以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公布为准。

    2025合肥校区共计77个专业招生,宣城校区共计18个专业招生。

    1个首次普通本科招生专业

    合肥校区——量子信息科学(创新实验班)

  • 系统管理员
    所在省市:未知
    提问者身份:系统管理
    提问时间: 2025-06-18
    10167
    六、学校转专业相关政策有哪些?

    1)全校范围内转专业

    学生有拟转入专业的专长或兴趣,转专业后更能发挥其专长和兴趣,可在入学第二学期或第三学期结束时申请转专业。对申请转出原专业或大类专业的学生不设学分绩点和转出人数比例限制。一年级学生可申请跨学院转专业,也可申请院内转专业;二年级原则上只限于申请院内转专业。

    2)其他方式转专业

    特殊困难转专业:学生确有某种特殊困难,经学校认定不转专业无法继续学习的,可申请转专业;有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经学校指定的医疗单位检查证明,不能在原专业学习,但尚能在本校别的专业学习的,可申请转专业。

    上述情况申请转专业学生高考成绩不低于拟转入专业同一生源地相应年份录取成绩。若无当年所在省份参考数据,可结合学校总体录取情况进行评定。

    学校调整专业:学校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发展变化,经学生同意,必要时可适当调整学生所学专业;

    创新创业转专业:获批创新创业休学的本科生创新创业满2年及以上,复学后可申请转入与其创新创业项目相关的专业学习;

    入伍退役转专业:退役后复学,因自身情况需要转专业者。

  • 系统管理员
    所在省市:未知
    提问者身份:系统管理
    提问时间: 2025-06-18
    14350
    七、请您介绍一下学校的资助政策。
    学校开通新生入学“绿色通道”,确保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并建立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勤工助学、学费减免、困难补助、社会捐资奖助学金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 系统管理员
    所在省市:未知
    提问者身份:系统管理
    提问时间: 2025-06-18
    19594
    九、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

    作为一所教育部直属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合肥工业大学建校70余年来始终以“工业报国”为已任,紧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毕业生70%以上服务于高端装备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等国家重要行业,70%以上进入各类500强企业,通过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密码。“千人一名领军人才”,已成为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响亮品牌。毕业去向落实率达到96%以上。

    1)学校2024届毕业生毕业去向以就业为主,共计7784人,占比67.25%。

    2)学校2024届毕业生中,到企业就业5773人,其中到国有企业就业3033人,其他企业(含民营企业等)就业2445人,外商投资企业就业295人;到高校、科研院所就业312人;机关和事业单位等就业543人;部队就业20人。

    3)学校2024届毕业生就业行业中制造业人数最多,占比38.12%;其次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13.26%;第三是建筑业,占比6.89%。

  • 系统管理员
    所在省市:未知
    提问者身份:系统管理
    提问时间: 2025-06-18
    17254
    八、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情况如何?
    学校2024届毕业生毕业去向以就业为主,共计7784人,占比67.25%。境内外升学为3425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9.59%,其中本科生境内外升学3263人,占本科生总数的42.07%。
  • 系统管理员
    所在省市:未知
    提问者身份:系统管理
    提问时间: 2025-06-18
    27833
    十、请介绍一下学校招办的联系方式。

    话:0551-62902397  

    合肥校区咨询电话:0551-62902397

    宣城校区咨询电话:0563-3831357

    本科招生网址:https://bkzs.hfut.edu.cn  

    微信公众号:合肥工业大学本科招生

  • 系统管理员
    所在省市:未知
    提问者身份:系统管理
    提问时间: 2025-06-18
    30357
    四、请介绍一下学校的特色优势学科和专业?

    学校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文理渗透、融合交叉”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校。

    “双一流”建设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

    12个学科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全球排名前1%: 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农业科学、地球科学、环境学/生态学、社会科学总论、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物理学、植物学与动物学、药理学与毒理学

    1个学科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全球排名前1:工程学(工程学学科涵盖了学校机械、电气、自动化、土木、建筑、仪器、管科、材料、化工等一批优势学科)

    23个学科上榜2024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位列全国高校第45位),4个学科进入世界前100名,仪器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和工程科学,其中仪器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3个学科进入世界前50名。

    3个国家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学校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央赛道)48个:金融工程、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与计算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金属材料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资源勘查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建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地质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测绘工程、工商管理、会计学、物流管理、工业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化学、能源化学工程、工业设计、城乡规划、环境设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交通工程、环境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市场营销。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工业工程、环境设计、交通工程、环境工程、经济学、法学、应用物理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 系统管理员
    所在省市:未知
    提问者身份:系统管理
    提问时间: 2025-06-18
    12785
    五、学校的人才培养特色有哪些?

    学校秉承“厚德、笃学、崇实、尚新”的校训,以“培养德才兼备,能力卓越,自觉服务国家的骨干与领军人才”为人才培养总目标,形成了“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学校深入推进立德树人、能力导向、创新创业“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集成体系,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养培育有机统一。广为流传的“汽车工业三分天下,合肥工大独占其一”这句话,就是对合工大毕业生为民族工业作出重要贡献最生动的写照。

    实施“两个成绩单”,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

    立足能力导向,重构课程体系。筑牢理论基础,促进基础与专业融合;深化交叉复合,优化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强通识教育,提升综合素养;重塑实践体系,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学校深入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第二课堂成绩单”包括思政学习、科技创新、体育健身、劳动实践等4个必修模块,公益服务、社会实践、文艺活动、社团活动、创业活动、技能项目等6个选修模块,各模块成绩分别采用星级评价方式,1星为达标,最高为5星。 “第二课堂成绩单”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评奖评优、推优入党、研究生推免等参考要素,并纳入学生档案。

    紧盯国家重大需求,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学校主动适应产业发展趋势,围绕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新能源和智能电网、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发展领域,主动调整优化学科布局和专业结构,瞄准关键核心技术推进前沿科学中心和集成攻关大平台建设,在推进学科交叉融合的同时,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努力培养造就更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以培养“拔尖创新、学术精英、行业领军”人才为目标,学校开设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实施小班教学,“通识教育+跨学科培养”,学业导师制,面向国际。学生在免试攻读研究生、境内外交流访学、创新创业项目申报等方面有更多优势。

    聚焦科技创新战略,深化双创教育改革

    学校聚焦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国家高水平创新创业大赛为引领,形成了“一生一项目”、“一生一比赛”的局面。优化学科竞赛项目资助,强化学科竞赛项目培育,将学科竞赛与大创项目、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并通过学科竞赛检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效果,反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内容,着力培养一流创新人才。2024年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共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2536项。学校2021-2023连续三年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本科)全国排名前十,《2023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中四项榜单进入全国十强。学校获批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创新创业教育始终保持全国第一方阵。

    瞄准产业发展需要,推动“四链”深度融合

    学校充分发挥工科办学特色和产学研合作传统优势,通过高水平校企融合发展,持续推动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和创新链有机衔接。科研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多项技术直接应用到国家重大工程,服务地方发展能力持续增强,需求传导型政产学研用“合工大模式”持续深化。此外,学校还充分发挥校友资源,汇聚相关学科优势,与重点行业领军企业形成了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了一批高规格人才培养平台,携手取得一批高质量科技研发成果,将高校理论基础扎实、学术眼光前瞻、科研能力过硬的人才培养优势,与行业企业实际需求紧密融合,“产教融合、教研一体、协同育人、联合攻关”成为合肥工业大学人才培养的鲜明特色,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400多名校友在国有重点企业、上市公司、世界500强企业中担任掌门人。

    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培养学生全球视野

    学校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家和我国港澳台地区的一百多所世界知名大学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每年与多所国(境)外知名大学实施各类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开展合作办学、跨文化交流与实践及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学校现有来自各大洲四十多个国家的来华留学生在校学习。学校与美国克拉克大学合作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专业,本专业注重培养“强语言、精专业、通规则、能跨界”的高级复合型经贸人才,办学以来,人才培养成果呈现出“就业率高、就业单位质量高、升学率高、名校深造比率高、创新创业能力高、英语水平高、国际胜任力人才培养突破”的“六高一突破”特征。学校设有本科生出国交流学习专项经费,资助品学兼优的学生出国交流学习。

  • 系统管理员
    所在省市:未知
    提问者身份:系统管理
    提问时间: 2025-06-18
    31155
    三、学校录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 学校认可教育部规定的全国性加分政策(不做分省计划的招生类型除外),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招生主管部门在教育部相关政策之外确定的地方性政策加分学校不予认可。

    2. 根据教育部规定,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05%以内,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20%以内。鼓励填报专业服从。服从专业调剂,身体合格,符合录取条件,承诺提档后不退档。

    3. 在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合格、身体健康状况不受专业限制、高考投档成绩达到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符合学校投档要求的情况下,学校按照考生投档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并依据考生志愿和招生计划进行专业录取,各专业志愿之间不设级差

    所有考生的全部专业志愿录取结束后,对未满足专业志愿且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在相应的科类或专业组内进行调剂录取专业;对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且不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作退档处理

    投档成绩相同情况下,优先录取相关科目分数高者。对于非高考综合改革省份,相关科目分数比较顺序:文史类考生依次比较文科综合、语文、数学、外语,理工类考生依次比较理科综合、数学、语文、外语。对于高考综合改革省份,相关科目分数比较顺序:数学、语文、外语。在专业招生规模允许的范围内,学校可根据进档考生专业志愿情况适度调整专业招生计划安排。

    对于高考综合改革省份,报考选考科目须符合学校对考生所报专业提出的选考科目要求,按照相应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规定录取。

  • 系统管理员
    所在省市:未知
    提问者身份:系统管理
    提问时间: 2025-06-18
    13809
    一、请简要介绍一下学校基本情况。

    合肥工业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工信部和安徽省政府共建高校。学校创建于1945年,1960年被中共中央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刘少奇、朱德、董必武、陈毅、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来校视察指导工作,邓小平同志1979年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学校2005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9年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

    学校深怀“工业报国”之志,秉承“厚德、笃学、崇实、尚新”的校训,以“培养德才兼备,能力卓越,自觉服务国家的骨干与领军人才”为人才培养总目标,形成了“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学校培育践行“爱国爱校、笃学问道、团结合作、尽己奉献、追求一流”的校园文化,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培养的每千名毕业生中至少有一人成长为行业领军人才,“千人一名领军人才”的人才培养成效被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学校已经成为国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基地。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多措并举持续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高层次人才培育引进工作成效显著。学校现有专任教师超2400人,其中两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各类高层次人才110余人,省部级人才300余人。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

    学校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培养效果显著。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共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5项,其中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11项。4部教材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奖,1人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奖。目前在校本科生3.3万余人、硕士研究生1.3万余人、博士研究生0.2万余人。有84个本科招生专业,其中4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2个,荣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挑战杯”金奖等一系列优异成绩。学校2021-2023连续三年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本科)全国排名前十,《2023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中四项榜单进入全国十强,创新创业教育始终处于全国第一方阵。

    学校现有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学校先后入选全国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试点单位、“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高校、“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等。

    学校现有2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高质量完成了首轮“双一流”建设任务,顺利进入新一轮“双一流”建设,11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百分之一,其中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千分之一。现有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实验室各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6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试点)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示范型)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安徽省实验室1个,其他省部级平台70余个。

    学校坚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大力加强需求引导型基础研究,聚焦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推进有组织科研和交叉学科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重大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不断取得突破,多项成果在国家重点工程中得到应用。先后获得多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专利奖等重大奖项。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规模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年度授权发明专利数量稳居安徽省高校科研院所首位。

    学校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日本等国家的一百多所世界知名大学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每年与多所国(境)外知名大学实施各类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开展合作办学、跨文化交流与实践及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学校现有来自各大洲六十多个国家的来华留学生在校学习。

    学校在安徽省省会合肥市设有屯溪路校区、翡翠湖校区、六安路校区和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在安徽省宣城市设有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学校先后荣获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和首届“全国文明校园”等多个称号。

    面向未来,合肥工业大学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勇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守“工业报国”初心,奋力谱写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篇章,为建设教育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